“天神之眼”横空出世,什么是实现“智驾平权”的三目视觉方案?
昨日,备受瞩目的比亚迪智能化战略发布会在深圳隆重举行,“天神之眼”重磅亮相,旨在通过技术创新降低智能驾驶的使用门槛,推动全民智驾普及。
其中,三目视觉方案所在的天神之眼 C 隶属纯视觉路线,相较于配备激光雷达的方案,它在硬件成本上大幅降低,完美契合了比亚迪“智驾平权” 的核心理念,成为了发布会的焦点之一。
然而,要实现三目视觉方案,企业首先需要跨越诸多技术难题。
• 在结构方面,有限的车载空间内需要合理布局三个摄像头,确保它们的光学性能不受干扰;不同摄像头的参数调校需要精确匹配,以保证图像的一致性和稳定性;同时,需要保证相机在高温环境下的结构稳定性;此外,硬件仿真分析也需要应对较高的技术复杂性、高昂的成本与资源投入,以及复杂多变的应用场景和跨学科协同需求。
• 在硬件方面,产品要符合 ISO26262 功能安全B级以上,信息安全需满足 GB 44495-2024 最新强制法规等要求。同时,产品需具备高质量的光学系统、高性能的图像传感器以及强大的图像信号处理器,以确保图像在分辨率、色彩还原、对比度、噪声控制等关键指标上表现出色。
其次,企业需要满足各类量产条件。
• 工艺复杂与成本:三目摄像头需要多个镜头协同工作,镜头之间的距离和角度要求精确,且多目摄像头的硬件成本是单目的多倍,算法复杂度和处理芯片要求也更高。
• 车规认证严格:车规级摄像头需满足耐高温、抗震、长寿命等要求,认证周期长达2-3年,且需符合IATF16949、AEC-Q系列等标准。
作为车载立体视觉技术的行业引领者,中科慧眼同样突破了技术与量产难题,推出了前视800万的三目视觉产品,并于2024年实现首发量产。
中科慧眼的三目方案由2个广角800万相机模组与1个长焦800万相机模组构成,通过不同视角的摄像头协同工作,实现对车辆前方环境的全方位感知。两个广角相机可覆盖宽广的水平和垂直视角范围,长焦相机则专注于远处的细节,从而实现了大视场与远距离细节观测的结合。
其中,中科慧眼的标定技术指标具备以下优势:
• 双目基线对齐误差<0.2pixel
• 单目测量误差<0.15%
• 测距误差<1.5%@20m
• 重投影误差<0.2pixel
• COD精度<10pixel
• 双目相机结构稳定性保持指标为:
以立体视觉原理为基础,通过硬件产品与IP算法相结合,中科慧眼三目视觉产品可实现路面预瞄功能、全地形检测功能、可通过性检测功能。
1、路面预瞄功能
1.1高程曲线
能够稠密地检测车前一定范围的路面高程变化,并对外输出数据。
1.2路面激励
检测路面起伏,识别左右轮迹区内可能存在的冲击激励事件,并根据事件的激励程度输出分级信号,用于底盘控制器调整悬架系统工作状态,提高车辆平顺性体验。
1.3坡道检测
对地形或道路的倾斜程度进行测量和判定,提前适应坡道行驶的特殊需求,提高车辆驾驶安全及操作稳定性。
2、全地形检测功能
能够检测前方一定范围内地貌类型,给出地貌类型分类结果及置信度。产品支持识别普通硬质路面、草地、砾石地面、冰雪地面、泥沼地面、厚沙地面、岩石地面、涉水等不同路面场景。
3、可通过性检测功能
3.1限高、限宽检测
通过前向视觉感知算法,智能识别可通行区域高度和宽度,主动提醒用户通过风险,让驾驶员在精准的影像辅助下安心通过,避免车辆出现剐蹭或者绕远路通过的情况发生。
3.2底盘障碍物检测
通过前向视觉感知算法,智能识别可通行区域地面障碍物尺寸;主动提醒用户通过风险,精准联动控制主动悬架,轻松通过危险路段。
3.3可通行区域检测
通过前向视觉感知算法,提升对可行驶区域检测能力,针对路面塌陷、路面遗撒物、山体滑坡等环境均可以识别和判断是否能够安全、顺利通过。
目前,中科慧眼聚焦于智能驾驶及智能悬架领域,基于三目及双目立体视觉的预瞄系统、ADAS一体机等产品已获数十家头部新能源车企量产定点,为多款车型提供全新一代智能驾驶及智能底盘前向感知硬件方案。
“天神之眼”发布会的召开,标志着智能驾驶技术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三目800万像素视觉方案作为其中的关键技术之一,不仅为头部新能源车企的中低端车型提供了高性价比的智能驾驶解决方案,也为整个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
未来,随着汽车行业在技术研发和创新方面的持续投入,智能驾驶技术的普及化和智能化将成为汽车市场的重要趋势。